首頁 > 師資培育 > 兒童心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14
改善偏差行為的策略--情緒管理
作者/主日學函授學校

由於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的孩子常情緒不穩,是以教導其認識情緒、表達情緒是相當重要。他們若能及早瞭解自己情緒爆發的底線,且在爆發之前先抒解或表達部份的情緒或自我轉移,便不致釀成人際上的衝突。

過程中,成人可以「行為增強法」,時時予以正面肯定及鼓勵。如他發脾氣時由摔東西改為拍桌子,則可算為有進步,值得嘉許。父母不要期望他馬上從摔東西變成理性或冷靜的情緒表達。這標準太高,恐一時難以達成,改善偏差行為,孩子需要時間。

1.具體化的教導

利用結構式的、具體的認知行為方法,教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的孩子去體會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如父母常用嘴巴提醒他們趕快去寫功課或在幾點以前完成功課。至於教他們的過程不是一句話就奏效,「教」的過程包含許多細微、分段式的步驟。可利用腦力激盪法提出有效的方法,加以模擬演練,以致輸進孩子的認知想法中。這一步步都要非常的明確及具體,使他印象深刻。

2.專業的協助

由於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孩子會帶給自己以及父母、學校多方面的困擾,所以在專業上治療這類孩子是「全方位的治療」,包括心理治療處理孩子的情緒以及自信心;認知行為輔導建構孩子對自我行為的洞察力及管理;父母、老師的訓練教育父母、老師認識孩子的特質,並且訓練父母老師成為半個輔導員,以學習如何掌握孩子的心理與行為。最後是藥物治療嚴重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的孩童須要服用藥物以協助其減少干擾性行為,並讓他能適應學校、家庭的生活。通常是孩子小學三年級以上,學校課業壓力大卻嚴重無法專心時適用藥物治療。

3.師長的協助

面對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的孩子時,師長應該陪伴孩子一起承擔所會產生的問題與困擾,而非讓孩子獨自承擔起重大的壓力或責難。師長的第一個協助就是更深入的去了解孩子的特質並且接納這些特質;師長可藉由專業的訓練課程,學習與孩子互動的方法與技巧。除了了解,接納孩子的特質並學習方法來協助他之外,父母及師長的自我情緒照顧非常重要。因為長期面對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個中壓力及煎熬的確非常不易。我們很容易厭煩一再重覆提醒的話,很容易被孩子反覆的行為激怒。因此父母彼此支持、彼此安慰,不互相指責且共同擔負孩子的問題是非常要緊的事。而若是班級的老師,也需要同事、輔導室人員或校長經常的鼓勵及支援。如此一來,孩子的問題獲改善才是指日可待之事。


資料提供單位:基督教教育中心
 

 
 
 
  copyright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