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師資培育 > 兒童心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021
個人中心式的遊戲治療--案例
作者/主日學函授學校

有位國一的學生,因為長期家庭不關係不睦,父母親經常爭執吵架甚至鬧離婚。這個孩子的情緒於是大受影響、不想念書、不想待在家、也不想寫功課,成績經常是「滿江紅」(不及格)。當他開始進行諮商時,甚至向心理諮商師表明想離開家,去找工作,不想再上學。

幾次的接觸,諮商師發現孩子的資質其實不是很差,只是自我的信心很弱,欠缺學習動力及快樂感。於是諮商師開始挖掘孩子的潛力,而後發現這個孩子很喜歡唱「西洋歌曲流行樂」。諮商師便開始教他唱英文歌,才幾個月,孩子的英文科考試竟然突飛猛進。跌破大家的眼鏡,更搏得老師及家人的大大讚賞。

就像骨牌效應般,這個孩子於是各科成績逐一及格、進步,也恢復了自信心,自信心一旦重建後,心理也隨之快樂,行為動力也就隨之而來。這就是幫助孩子發覺內在的功能和潛力的最佳明證。藉由對孩子的積極尊重,孩子自我價值觀的肯定,以及適當的刺激孩子的發展環境,孩子可以達到自愛和自重,和正向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別人的積極尊重。

「個人中心的遊戲治療」是由羅吉斯(Carl R. Rogers)博士所發明,羅吉斯認為孩子是有潛力的生命個體,而且能夠在正向的環境當中被啟發出來,而個人中心的遊戲治療就是要「幫助孩子發覺內在的功能、需求和潛力」,透過「情緒宣洩」、「主動傾聽」、「情緒察覺」「給予支持」的治療技巧,協助孩子恢復生命的潛能。


資料提供單位:基督教教育中心
 

 
 
 
  copyright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