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師資培育 > 探索頻道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50
建立「國」,建設「家」
作者/蔡佳君

撒母耳記上、下兩卷書記載以色列民族從士師時期轉至王國時期的故事。雖然舊約聖經書卷的編列模式有使用編年的方式,卻不完全是編年史的記載。聖經在歷史方面的撰寫更不是以歷代「國王」的角度作出發點,所寫出來的「王朝」歷史,乃是以「上帝與祂所使用的人」之角度撰寫而成的紀錄。撒母耳記上、下兩卷記載著一段在以色列歷史中相當重要的「立國」過程,然而,使用的不是第一位君王掃羅或是有名的賢君大衛的角度,而是以「先知」的角度帶領讀者來看這一段歷史。

首先登場的是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他是上帝所選中的僕人,他擁有三種身分,一是繼承上一任士師以利成為王國前最後一位「士師」(老年的撒母耳曾立他兩位兒子作士師,卻因其枉屈正道被百姓厭棄),審理眾人所發生的事件;再者是取代兩位腐敗、惡貫滿盈的大祭司,也就是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而成為「祭司」;他同時也是傳達上帝旨意的「先知」。這樣一位上帝所重用的僕人,卻是盡心盡力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任務,完全不以自己的能力以及所能影響的勢力作圖利或壯大自己的事,而且也不以強大的「民意」為惟一處世原則,忠實地傳達上帝並不喜悅以色列人要求立王這件事,這樣的人才能真正扮演「神與人之間的橋樑」,一生走在上帝所喜悅的道路上。

  接下來上場的是,神所膏抹的第一位君王掃羅,他出身於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弱小的便雅憫支派,因為這一支派曾經瀕臨滅族的危機(士師記十九~廿一),但他卻是身材高大、面貌俊美而且驍勇善戰,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除了帶領以色列軍隊擊退宿敵非利士人之外,也擊敗摩押、亞捫、以東及敘利亞。雖然戰功彪炳,撒母耳記上十三~十五卻從三件事當中,描述掃羅不尊重上帝的旨意,被上帝厭棄的經過。這三件事分別為「擅自獻祭」(十三8~14)、「輕率起誓」(十四24~26)以及「未完全聽從上帝,剿滅亞瑪力」(十五章)。最後第三個事件,掃羅甚至將罪推到以色列百姓身上。

  到後來,掃羅更因為嫉妒,反覆要殺害忠心的大衛,更因此遷怒自己的兒子、女兒,並下令殺害無辜的祭司亞希米勒家族。雖然掃羅在被膏抹為王之時,有上帝的靈降臨在他身上,甚至受聖靈感動能講先知性的話語(十9~10),然而他並不愛惜也不尊重聖靈。到後期追殺大衛之時,甚至尋求交鬼的女巫,召喚已死的撒母耳(廿八章)。因此,「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十六14)經文還記載,連攪擾掃羅的「惡靈」都是從上帝而來,意思是上帝允許的。由此我們可知,領受聖靈的同在與充滿的經驗固然珍貴,卻更應自潔,因為若心懷罪惡,就留不住上帝的靈。

  最後上場的是大衛,讓大衛一夕成名的事件是「殺死巨人歌利亞」(十七章),這也是掃羅第一次「正視」大衛的存在。不過,早在這個事件以前,大衛已經受到上帝的膏抹(十六7~13),要取代掃羅成為以色列的王。大衛內心正直,不容許宿敵非利士人誣蔑耶和華上帝,因此才會以小小年紀隻身迎戰巨人歌利亞。大衛一心向著上帝,上帝的靈也大大感動他,使他在掃羅面前侍立,彈奏撫慰人心的詩歌。大衛在還未成為君王之前,歷經岳父掃羅無情地追殺,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卻使他善待掃羅,仍舊忠心守護這位君主。這樣顛沛流離的過程當中,大衛更加確信自己的信仰,他的信心是在苦難當中受磨煉,且磨煉得更加堅定。在面對苦難來臨之時,我們應該學習大衛不屈不撓、忍耐到底的精神,不使耶和華上帝的名蒙羞。

  但是,如同大衛這樣的賢君,也有犯錯的時候。而這樣的錯誤導致整個家庭、國家與民族的災難。在犯下與「人妻」拔示巴發生一夜情的罪過之後,大衛錯上加錯地借刀殺人,使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無辜地命喪戰場。身為一國之君的大衛在家族當中作了最壞的示範,雖然受到先知拿單苦心的勸告,最後在上帝的面前悔改,卻已經為以色列王國種下毀滅的因子。

  掃羅和大衛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然而,建立國家的戰功卻都不能彌補家庭教育的失敗。掃羅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是處於眾叛親離的孤獨之中;而大衛雖然壽終正寢,回顧大衛的一生卻不免唏噓哀嘆。早年被岳父追殺,流離失所,最後終於享受尊榮,登上王位,卻因為一時的慾望,無法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而承受苦果:兒女之間兄妹亂倫、兄弟鬩牆,最後大衛還要因為愛子押沙龍的追殺而逃亡。

接替大衛作王的兒子所羅門,是由拔示巴所生。雖然所羅門以智慧聞名於後世,然而他允許後宮三千佳麗帶入異教的信仰,自此埋下王國分裂的主因。追根究柢來說,這宗教信仰的淫亂乃是源自於情慾的淫亂哪!撒母耳記上、下兩卷所記錄的兩位士師:以利和撒母耳,以及兩位君王:掃羅和大衛,這些人的家庭教育都不成功,惟一可以學習的榜樣是撒母耳的父母以利加拿和哈拿,他們把童子撒母耳獻給上帝,讓上帝親自來管教他。

  透過撒母耳記上、下兩卷書,讓我們明白,上帝不喜悅以色列百姓設立君王的原因,乃是因為這些君王再如何善戰,再如何賢能,讓爭戰得勝的是上帝,讓王國興盛的也是上帝。然而人們卻選擇聽從人的聲音更勝於聽從上帝,而人的聲音出自於自己的慾望,致使將許多人、事、物供作偶像,為要得到更多心裡所求所想的,卻不知不覺走向自取滅亡的道路。撒母耳記上、下兩卷告訴我們,要建立「國」,更要建設「家」,而真正能夠當作「傳家之寶」的是,對上帝的旨意完全地遵從,對上帝的作為有忠實純正的信心!(作者為牧師)


資料提供單位:基督教教育中心
 

 
 
    copyright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