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師資培育 > 探索頻道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583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作者/王芳舟

經文:「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馬書一16~17)

◆羅馬書概要─稱義與成聖

羅馬教會並不是保羅所建立的教會,而保羅寫羅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他打算去西班牙傳福音,會經過羅馬,因此先向羅馬教會陳明自己傳福音的內容,期盼得到他們的支持。也就是說,保羅先以書信代替他個人與羅馬教會接觸。羅馬書與其他保羅所寫的書信稍有不同,它不像其他書信多為處理教會正面臨的問題,而是以教義性的論述為主,舉凡稱義、成聖、揀選、得救等重要教義,都在此書中有所涉及。

保羅在羅馬書的開頭,就把福音真理的核心說明清楚了:「這福音是上帝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羅馬書一2~4)保羅表明,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而他自己與福音的關係,就是成為傳揚福音的使徒。從前他以迫害信仰基督的猶太人為傲,如今他成為宣揚福音大能的使徒,並大聲宣告:「我不以福音為恥。」

保羅特別提到上帝的義將福音顯明。猶太人一直追求上帝的義,他們以為憑藉著遵守律法就可以得到這個義。然而,保羅卻引用聖經告訴猶太人:「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馬書三10,20)猶太人引以為傲的律法,只能叫人知道罪,卻無法使人稱義;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而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上帝的義不是靠著人遵守律法而得的,乃是因著信耶穌基督的救贖,我們能夠白白地稱義。人能被稱為義,全靠信心,這稱義的恩典是上帝的主動賞賜,人沒有什麼可誇口的。這就是保羅所說的「因信稱義」。

「因信稱義」,早在舊約時代的亞伯拉罕就已經將這道理表明出來:「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世記十五6)這典故被保羅用來論述「因信稱義」的道理:「信」就成了「稱義」的標準。

人既然因信稱義了,他應該有怎樣的生活呢?是繼續在罪惡之中,好叫恩典顯得多嗎?(羅馬書六1)或是既然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羅馬書六15)保羅的回答是:「斷乎不可!」既然受洗歸入耶穌基督,被上帝稱為義,就當與主同活;人的全身和肢體都要獻給上帝,作為義的器具,成為上帝的奴僕,這就是成聖的生活。保羅在羅馬書六~七章特別提起人犯罪的事實,以及如何在這罪中倚靠聖靈的幫助,使我們能夠遠離罪性。我們不能否認基督徒每一天都在面對掙扎與挑戰,每一天我們都必須向罪死,向主活。

最後,羅馬書談到,既然我們因信得自由,不再是罪的奴僕,而是成為上帝所愛的兒女,就當將自己的生活獻上,活出基督徒應有的樣式。保羅特別在羅馬書十二章說要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就是表明基督徒不論作什麼,都是為了上帝,在各樣事上要為主而行:對兄弟要彼此親熱;對主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對缺乏的聖徒要幫補;對客人要一味地款待;對逼迫你的人要祝福,不要咒詛;對喜樂與哀傷的人要與他們同喜樂、同哀哭;對卑微的人就與他們同謙卑;對眾人要盡力和睦。這一切品格的表現,都是因為我們得著耶穌基督的救贖,因著信,蒙上帝稱為義,使我們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主而活。

◆哥林多前書概要─教會生活

哥林多城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轉接之地,也是希臘南北交通的必經之處,是在商業與政治上都相當重要的一個城市。也因此,吸引了各式各樣的人前來居住,在教會中的成員,同樣也有各色各樣的人。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所建立的教會,他在哥林多停留了一年半才離開。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正是在他第三次宣教旅程途中,主要地點是以弗所,當時有人前來向他報告哥林多教會的紛爭,教會同時也寫信向保羅詢問了許多問題,因此保羅特別寫信加以討論與回答,哥林多前書就成了討論教會生活之重要性的一卷書。

哥林多教會不乏知識、口才全備的人,可說是滿有恩賜的教會,但也因此當中不少人自以為有智慧,也憑著這樣的智慧在教會中行事。然而,保羅提醒他們,他所傳講的,不是靠著人的聰明智慧,乃是倚靠聖靈和大能。基督徒不應只是依靠屬世的智慧,更應該追求上帝屬靈的大能,惟有憑著信心來接受基督十字架恩典的救贖,才能夠參透上帝豐富的智慧。

對於哥林多教會內分黨派的現象,保羅提醒他們,不管他們所支持的是亞波羅還是他,成就所有的都是上帝,而他和亞波羅都只是上帝的同工。哥林多教會可說是保羅所生的,因此保羅也以母親、父親的身分自居,要信徒效法他,如同他效法基督一般。保羅自知自己的地位與身分,他是基督的執事,是上帝奧祕事的管家;他不願哥林多教會的人厚此薄彼,看重這個,輕看那個。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提及的「主的晚餐」,成為我們今日領受聖餐時,主領者所引用的經文。提醒我們領受聖餐,是為了記念主的死,並使我們再次與上帝立約,提醒我們身為上帝國度中的子民,要照著祂的旨意去行。

在教會中,聖靈賜給每個弟兄姐妹有不同的恩賜,就如同身體只有一個,卻有不同肢體。保羅以身子和肢體來比喻教會和信徒的關係,肢體的功用有所不同,但對身子來說都是不可少的,對於較為軟弱或不體面的肢體,應當同甘共苦,彼此扶持。

此外,保羅認為方言是在心靈裡講說各樣奧祕,對象是上帝;它是聖靈賜給人的恩賜之一,最主要的功用是造就自己。因此,在聚會中方言如果不翻出來,就不應當說,因為在教會中還有更能造就教會的恩賜,像是先知講道及愛。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談論的愛,是我們相當熟悉的「愛的真諦」(哥林多前書十三1~13),是指上帝永恆不變的愛,這個愛是永不止息的;這樣的愛是來自上帝,而我們只有被上帝所愛,才能學會愛人。保羅特別提及愛,表明這是教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因為愛遠超過恩賜,也超過智慧、悟性。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生活提醒,也正好給予我們現今教會生活的規範與勸戒,幫助我們能夠建立並活出上帝國樣式的教會。

◆哥林多後書概要─傳道者的心聲

哥林多後書主要是保羅身為一個傳道者的心聲。在此書信中,保羅陳述較多個人的心路歷程。保羅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曾遭遇過許多艱難,有時所遇到的苦難甚至會危害自己的生命。但在這一切的患難之中,上帝親自安慰他,叫他仍然能夠去安慰別人。保羅對於外來的苦難不是很在意,真正叫他憂心的是眾教會的事,特別是哥林多教會。

保羅十分清楚自己所傳的是耶穌基督,不是他自己。因為有基督這寶貝放在瓦器裡,使得所遇到的任何艱難都算不得什麼,這也是保羅所唱的凱歌:「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四7~10)保羅也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17)因為基督替眾人死,使眾人能與上帝和好。保羅認為自己作了基督福音的使者,闡明上帝與人新造的關係,為使人重新回到上帝的國度,作祂的子民。

哥林多教會開辦了許多慈惠的事工,保羅也鼓勵他們要持續完成這美好的事工。要按著上帝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因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原本都是從上帝而來,我們只是上帝的管家,要忠心管理祂所託付的。捐獻不要出於勉強,人若有願意作的心,必蒙上帝所悅納。

保羅曾遭受許多批評與攻擊,但當他為自己辯白時,他說:「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身上,……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將這刺離開我。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十二7~9)這樣的經歷,使保羅明白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所透露出來的傳道者心聲,對於所有從事福音事工的人,都是莫大的鼓勵與幫助。

◆結論

羅馬書與哥林多前、後書各有其不同主題,但都是保羅傳講福音的重要內容。其中所談論的基督教教義,讓我們對於所信的一切更加明白,我們都是罪人,乃是因著上帝的恩典,使我們得以稱為義。我們能有如此的地位,是出於上帝的愛,祂對我們惟一的要求就是信靠祂。當我們明白這福音的真理,也共同參與在其中,就是領受了共同建造屬於上帝國的教會,因為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而我們都是這個身體當中的肢體。雖有不同的恩賜,但都同屬一個身體,脫離了這個身體,有再多的恩賜,都沒有功效。

因著耶穌基督在我們裡面,使我們這老舊的瓦器有了新生命,即使在傳講福音的過程中遭遇困難、失敗,仍然站立得穩,因我們都因信得生,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作者為苗栗鯉魚潭長老教會牧師)


資料提供單位:基督教教育中心
 

 
 
    copyright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製作